发布日期:2024-11-21 23:13 点击次数:127
无论是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,还是旨在优化支出结构、提高财政可持续性,深化零基预算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
今年7月18日,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,其中提出“深化零基预算改革”。媒体注意到,目前已有多地在筹备2025年度预算编制工作中,强调推进“深化零基预算改革”。
近日,南通市财政局要求各部门、各单位持续树牢过紧日子思想,全面落实零基预算要求,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预算编制、预算执行工作中持续优化支出结构,大力压减非急需、非必要支出,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。江苏苏州汾湖高新区也召开了零基预算改革工作动员大会,会议指出,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实现收支平衡、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,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财政工作的重点任务,也是推进财税改革的重要切入点。
何为零基预算?在我国传统的预算编制工作中,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基数的存在。在“基数预算”模式下,每年的预算决策主要基于上一年的预算拨款,并在此基础上酌情增减。
然而,零基预算概念的出现,改变了财政资金的分配方式,因为“基数”不存在了,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安排预算,不受往年的影响。举例而言,如果某部门上一年度预算为200万元,在传统的基数模式下,本年度预算安排几乎没有悬念,因为200万元的基数摆在那里,充其量上下略有浮动而已。对预算编制者来说,这种模式的简便性不言而喻。
但是基数预算模式在实践中也暴露了不少弊端。由于基于历史数据,这种模式可能无法灵活应对新的经济环境、政策变化或组织目标的调整,限制了预算的适应性和创新性。基数预算模式也很容易导致资源分配的僵化。因为历史基数的存在,某些项目或部门即使效率低下,也不妨碍其持续获得资金,其结果必然是资源浪费。而另外一些真正需要支持的领域,则可能被忽视,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。
更重要的是,由于预算基于上一年度的支出水平,这可能鼓励部门在年末时“突击花钱”,产生不必要的支出。正如以往媒体报道所指出,一些结转类资金原本可以转到下一年接着花,但是结余资金被收回会影响到下年预算。既然不是花自己的钱,那自然是“不花白不花”,也只有这样,才能确保本部门本单位下一年度的预算不会减少。
想要集中财力办大事,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,财政资金的分配方式必须优化,使用效率必须提升。从紧用好财政资金,管好预算这个“总开关”至关重要。
和基数预算相比,财政零基预算管理可以打破支出固化格局,构建该保必保、应省尽省、先有项目后有预算的资金安排机制,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效用。从安徽等地的实践来看,零基预算改革已取得良好效果,证明了相关模式的可行性。
但是,推动零基预算改革,一方面仍然要考虑本地的财政收支实际;另一方面,也不能忽现这一模式实施成本较高和存在阻力的问题。不再用以往预算作参考,零基预算必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分析。而由于牵涉资金的重新分配,在不同部门之间也会产生利益冲突,这些因素如何平衡和化解,对地方的决策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要求不低。
无论是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,还是旨在优化支出结构、提高财政可持续性,深化零基预算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。而鉴于改革的复杂程度,由点到面的推动显然是可行的办法。
这四人为人创作方面,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苏轼的影响,但就性格心态这方面,黄庭坚可谓是和苏轼极为相似。
【频道来源】南方+客户端观点频道